2017年6月7日至8日,我实验室副主任杨树华高工,李在峰研究员参加了在北京亚洲大酒店召开的第七届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国际会议。会议由国际能源署洁净煤中心主办,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承办。国际能源署洁净煤中心总经理Andrew Minchener,国家能源局副调研员郭伟,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党委成员孙锐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国际能源署洁净煤中心成员单位和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的近300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AndrewMinchener向参加会议的专家和代表表示了欢迎,并介绍了洁净煤中心的基本概况、工作目标和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受谢秋野院长委托,孙锐代表会议承办单位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向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介绍了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而制定的能源转型战略目标,以及生物质发电在中国的发展成效。他阐述了生物质与燃煤耦合发电的优势,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郭伟代表国家能源局向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与会代表表示了诚挚的欢迎。他指出,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是一种创新的发电模式,尝试这种发电型式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包括:有利于促进化石能源替代,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有利于促进电力行业特别是煤电的低碳清洁发展;有利于破解秸秆田间直焚、污泥垃圾围城等社会治理难题。郭伟指出,我国在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领域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各方共同推进未来的发展,他建议相关部委完善电价、电量、财税和资金等方面的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建议地方政府做好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项目规划和管理工作;建议发电企业积极参与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工作,先行先试、不等不靠;建议各科研机构和市场主体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的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孙锐作了题为《燃煤与生物质耦合发电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的报告。报告从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温室气体控制要求等方面阐述了发展生物质发电的重要意义,概述了中国生物质发电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展望;报告比较了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相比于纯烧生物质发电的多重优势,分别介绍了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的典型技术路线和管理模式;报告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尽早明确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的电价政策,尽快开展项目示范,并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技术发展进程。
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国内外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的工程经验、激励政策、生物质处理工艺、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